IanChenAboutPosts

UIUC 交換 week7,8 - 忙亂,卻也想法叢生

是不是忙碌的日子反而比較容易胡思亂想呢?

avatar奕安Mar 5, 2019

2/17 ~ 3/2

跟學姊聚餐

來到這邊之後最常聊天的人可能就是平常打球遇見的學長姐團了,跟他們之間很多的對話都讓我看到過去不曾想到的一面,而且我正在想像的道路,其實就有這麼一批人正在嘗試中。 這週有機會 L 學姊約了所有交換生們一起聚餐聊天,我覺得蠻開心的! 人說我們聊天的內容差不多就是自己所關心之物,或許也是這個原因,我發現自己跟 L 學姐除了打球之外好像很常聊在她找實習的事,L 最近對於找實習的壓力比較大了一些,就算努力表現的平淡,也感受得到她背後的焦慮,先預祝她找實習順利!

不識趣的再談談課業

恩,課業壓力真的太大了,一週七天內已經熬了三次夜,而且還有只睡三小時的經驗。這兩週每天平均睡眠時間是 5.5 小時,相較過去三年在交大 8 小時好像落差有點大。 白痴,發現自己選的課程硬度是連當地學生聽到都害怕的程度,但如果我想領交大獎學金的話我不能退任何一堂課,來這邊之後慢慢地根據這種課業壓力開始思考,這是不是跟生存型的策略遊戲一樣,勝利的條件很簡單,不是贏的很好看,而是只要撐過去就是勝利了。 可能是熬夜熬太兇,有天在上床前我竟然跑出一種粉色的幸福感,有點懷疑是不是升天前的幻覺,不過只能說服自己是因為忙碌的很踏實,身體在為自己每天認真的生活感到開心而已啦。

我不喜歡純數學

上圖論時聽著教授跟同學在討論證明,一如往常的平靜。 "我不喜歡這樣的生活”,這念頭途如其然地冒出來,如同許久沒說話的老朋友般,平淡地停止了這陣子以來的寂靜。他是位感性的朋友,寡言,且語句中永遠不帶肯定,只會說自己不喜歡什麼,脫口而出常讓我一時摸不著頭緒,跟他對話就像猜謎。但我知道有必要理解他的心情,照著他的喜好走,因為他是我一生中不可分離的摯友,我的快樂全然取決於他。

  • ”現在是數學課,所以你是不喜歡數學的意思嗎?”,
  • ”他們太無聊了,整天鑽研一些無關緊要的內容,想像自身的作法嚴不嚴謹,就算是嚴謹又如何,又做不出個什麼東西來。我承認確實有些思維想像真的很厲害,但在這種地方追求這些無謂的美什麼用? 他們的力量只能留存在這種地方,而且光是要理解這些東西就不知到要花上多少年頭,太專一,我覺得沒必要為這種虛幻的東西陪上歲月。”
  • “所以你是認為純數學的美妙沒辦法被大眾所接受,所以你不喜歡嗎?”
  • “也不是,我覺得理解抽象真的很美,但沒必要把大部分的時間鑽研在證明,而是應該花在理解跟欣賞那些美上面就好。” 我嘗試從對話中帶走一些真正能夠指示自己方向的內容,好讓讓自己知道該何去何從
  • “如果是未來的工作裡,數學家的生活應該就是如此,整天都在想證明哦,所以意思是你不想當數學家吧? 但你不是很喜歡這些抽象的東西嗎? 或許是實作的時候把這些抽象的東西整合在一起,並且讓別人透過結果來知道這些東西的神奇之處吧? 或許讓我們試看看當個能夠欣賞美的實踐者吧。"
  • “也行,你想怎麼做都好,到時候看情況再找你談談。"

然後他又回到一如往常的沈靜了,獨自回到沒人注意的角落,默默地看著我做事,繼續地當著一個理解我一切的摯友。「你可以不用喜歡自己的全部,只要能夠找到與他們相處的方式」之前看見這句話又回到了我的心頭,在這次互動之後,或許我又多理解了這句話背後的意思了吧。

未來跟人相處的時候我不想要不識趣的一直談自己的專業

突然發現在聊天時會有一個很特殊的人種存在,這種人講話時會盡量扯到自己的專業內容,成天談論學習是件多麼有趣的事情,與這類人聊天時會讓自己發現自己擔任的角色只會是... 牆壁,主要的用途就是讓他背誦出一些沒人理解的知識而已。此外,這種人除了這些東西之外就沒什麼好談的了,可能是因為他成天鑽研在自己所愛的事情之上無暇顧及其他。但稍微反思一下我自己,是不是我也是這種人呢? 整天都跟別人說電腦科學是件多有意義的事情,然而我實質上就只是單方面向別人展現熱忱,並沒有真的關心到別人的生活跟他們的想法。我想自己有必要要去多充實一些體驗跟故事,並在聊天時多多加入一些別人會感興趣的東西。

哲學課小反思 - 談過往的寫作跟歷史教育

這週有機會讀到 Decarte(笛卡爾) 的文章 “Meditation II: On the nature of the Human Mind, Which is Better known than the body”,這篇內容相較這學期讀的其他文章平實許多,但是卻直接敲到了很多有趣,足以改變價值觀的問題。閱讀的同時我一直感覺到這篇文章的討論內容好像跟過去學到的東西有關甚至雷同,直到最後我才發現這篇文就是 "Cogito, ergo sum.”(我思故我在) 的出處。除了驚喜之外,回想的同時我還有點激動,這是種不滿跟憤怒,多半是針對過往的教育的膚淺而發,因此就開始打了一篇小文章:

高中時的我為了應付學測,基本上只要熟讀課本,知道各個歷史事件的發生順序、年份跟緣由就好,半年的努力之下,考試時社會科也順利接近全對,拿了滿分,但過了四年後的現在我卻什麼也都不記得,社會科中對於笛卡爾的記憶也僅在他提出了”我思故我在"這樣的名言。背景跟實際論述的內容教材基本上不提。四年後的現在,有幸讀完原文的我認為,相較於這句名言之外,笛卡爾在文章中的思路跟提出的想法、才是真正能夠在學生生命中深刻留下的知識跟養分。這麼重要的東西,為何我高中時的歷史教材會選擇忽略呢? 我心目中的歷史教育應該著重在讓人理解一個事件在時間上的廣度,還有嘗試用不同角度來解釋,並且能夠自己下出一個最符合邏輯的評斷。這樣的教育中,需要的是理解並且批判式的思考,相對於只有闡述過程,我們的歷史教育是不是少了批判式思考的那一大塊? 因此,我認為我們高中時學到的歷史只是半調子的歷史。

我心目中國文這個課目的目標是讓大家在擁有文學素養的同時,能夠向社會大眾撰文清楚表達自己的獨特觀點。但我有限的記憶中,國文總有那麼一塊令人生厭的部分 - 文章寫作,意即作文。大家都不喜歡寫作文,因為短短的一篇作文卻總是集合了一個人諂媚跟虛假的總和,這個現象,可以從我們大學學測的作文看出個端倪。在長篇作文的出題中,大考中心每年求新求變,但卻不知道為什麼每每在考後的新聞稿上總希望考生不要犯賤,整天都寫家人寵物去世等等千篇一律的內容,但如果觀看過往大考公布的學生範文,大多仍都符合這樣的套路: 開頭辭藻堆砌,多多描寫,補上一點簡單到智障都想得出來的觀點跟反思,考完準備爽拿高分。如果認真審視作文的命題內容,多半就是希望考生根據自身生命歷程來描述特定的抽象主題,這種文章在撰文心思上的重點就是如何安排敘事的方法,還有怎麼把生活中的平常小事寫的唯美 — 作文題目的選定就已經將主題大大侷限,撰文就是八股,甚至全然都是抒情文,比歷史上的八股還不如,在這種情況下能寫好的人不是對於身旁事物觀察細微,就是隨便扯出一個不存在的自身故事,但在這之外對於把大半光陰花在學習的十八歲少年來說,如果真要寫一個自身經歷過最深刻的生命體驗,莫過於描寫家人的死別,在這種簡單的推理之下,大考中心能有什麼資格要求學生在內容上有所新意?

以我自己高中時的經驗,老師就會建議我們直接去看範文怎麼寫的,直接學習別人的寫法,如果第一線的老師就是希望我們背稿,多看別人怎麼堆砌文章。教育如此,大考出題也如此,大考中心有什麼資格期待改變? 然而,"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我並不認為這是教師的問題,他們哪位不是希望學生擁有璀璨的未來,針對這個問題,我們必須探究是什麼心態使這些老師希望學生如此? 根據他們的初衷來探討原因,追根究底,就是教師們不希望因為一場作文考試耽誤了學生的未來。「身處高中的各位都是未來的棟樑,絕對不能因為一場考試而選不上自己的志願,所以要想辦法在考試時拿高分,絕不能因這種小事而耽誤了人生。」這應該就是教師心中最真實的話語,但這樣的教育薰陶下,即便我們沒有在考試中被耽誤,台灣的未來還是注定會裹足不前 — 因為在缺乏自我思考能力的情況下,大眾注定沒辦法認知事物的真假,更何況我們正處於十分危險的情況,現今的媒體在平衡跟取材上出了問題、對岸的政權想辦法對我們的人民進行意識洗腦,但國民的水準並沒有達到能夠辨識真相的階段。如果對此沒有警覺,也沒有任何審判真假的能力,在不需要談國防硬體的前提之下,我們的國家處於險勢。

哲學,談的就是虛幻 -正因為是無法透過科學來解決,才會變成哲學的範疇。但在學習哲學的同時我們能學習到如何批判式思考,如何有邏輯的敘述並佐證自己的觀點,並且在實踐的同時提高我們思想上的敏銳跟自由。我認為史學與作文教育的核心很大一部分跟這部分重疊,而且也是因為現今教育未滿足這樣的需求,這才會讓我覺得我們的教育是如此表象。如果想要改正這種問題,應適當的將哲學引入教育的一環,作為建議,在作文部分,我們應改變過往大考作文的命題方向,改採以議論而非抒情導向,並以邏輯的合理性與論述事件的強度為評斷標準。在史學教育方面,我們應該簡化過多的年代識別與年份背誦,帶領學生以更具深度與更多角度來探討單一歷史事件,提高歷史事件對於學生的切身性。我認為這才是當前的台灣教育缺乏的其中一點。但我心中仍是覺得,就像感冒治病,我所觀察到的現象都只是某些更根本性的問題所導致的結果,直接讓國家強行更改教育內容並沒辦法解決問題,因為參照近年來的教育改革,這種行為的結果往往只是增加考生負擔,即便推行也沒辦法真正的深入人心,除了給出表層改善的建議以外,我們必須再進一步思考,到底是什麼原因促使我們教育沒辦法真正地打入學生的心頭中。

恩,這兩週大概就只想了這些,關於這個問題,剩下的內容都還在思考中,畢竟作業這麼多,不可能成天都在想這個問題嘛~ 只能留給之後繼續寫了。

不知道為什麼這週想法爆棚,就把剩下來的留到下週好了

畢竟每天都有一堆事情要做,真的要把所有有趣的想法都記錄下來真的太難了。